宁夏林业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林草动态

黄土高原生态宝库焕新!云雾山两年科考新发现保护区未记录植物、动物种31个,宁夏新记录昆虫21个

来源: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作者: 日期: 2025-06-09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腹地,一场跨越两年的生态探秘行动取得重大突破!2023——2025年,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中国科学院两大研究所等顶尖科研力量,组建联合科考队深入云雾山,成功解锁保护区未记录植物、动物种31个,宁夏新记录昆虫21个——14种植物、2种哺乳动物、15种鸟类、21种昆虫首次纳入保护区“生命档案”,让这座生态宝库的神秘面纱进一步揭开。

科考队员们穿梭于沟壑纵横的山林,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野,以专业的眼光和严谨的态度,重新丈量这片土地的生态厚度。新发现的发菜、丝叶唐松草等植物,黄喉貂、赤麻鸭等动物,不仅填补了保护区生物记录的空白,更为研究黄土高原生态变迁提供了关键证据。

此次综合科考全面梳理出云雾山生物多样性“全景图”:现存65科328种植物,占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植物种数的74%,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发菜,以及紫芒披碱草等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哺乳动物35种、鸟类100种,囊括金雕、玉带海雕等6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猞猁、兔狲等7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昆虫家族更是众多,416种昆虫占宁夏昆虫总种数的17.9%。这些珍贵数据,生动展现了云雾山作为区域生态屏障的重要价值。

每一个保护区新发现未记录种,都是大自然馈赠的生态密码。它们不仅揭示了云雾山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适应性,更为研究动植物演化规律提供了鲜活样本。作为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云雾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更为区域生态修复和生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天然参照。

此次科考成果,既是科研团队两年深耕的智慧结晶,更是云雾山生态保护成效的生动注脚。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以全新“生态密码”为起点,持续深化科研监测工作,为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头条
智能机器人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