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引擎驱动黄河 “几字弯”攻坚战 宁夏战役中卫片区实现新突破
自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来,中卫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精神,依托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学者,强化技术培训与跨区域交流,加快推进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累计荒漠化综合治理156万亩,一条东起太阳梁、西至迎水桥全长153公里的绿色“锁链”成功闭合,北部沙漠防风阻沙带东西贯通,使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形成一道绿色长廊,实现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目标,推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宁夏战役取得标志性成果。
一是创新柔性用才机制。在助力宁夏黄河 “几字弯” 攻坚战中,通过突破年龄限制返聘顶尖专家,返聘唐希明同志(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到市国有林业总场工作,继续负责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卫片区项目的编制、实施、技术指导推广及相关防沙治沙新机械、新技术、新模式研发等工作,保障核心技术不中断、重大项目不停摆。开展“攻坚带徒”,培育本土青年治沙团队,破解人才青黄不接难题;借力“绿色生态工匠” 开展百场技术宣讲,推广“中卫治沙模式”;研发的“水分传导式植苗工具”使苗木成活率提升至 85%,该技术已纳入黄河“几字弯”中卫防沙治沙示范项目标准规程,形成“人才专利→技术标准→生态效益”的转化闭环,目前他仍在负责相关项目方案编制、技术研发指导等重要工作,为攻坚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二是治沙技术取得新进展。围绕腾格里沙漠生态治理关键问题,聚焦新时代“三北”工程新要求,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沙坡头站、宁夏大学、西北农林科大等科研院所合作,探索防沙治沙新技术,人工蓝藻沙结皮、芦苇高立式沙障、刷状网绳式草方格3项技术投入应用,草方格固沙施工效率提高60%,治理成本降低10%,沙结皮形成时间由10年缩短至2—3年。新研发推广小型治沙机械装备,改造刷状网绳草方格编织机,提高机械治沙使用率至30%以上。探索实验苗木冷藏休眠技术,延缓苗木萌发时间,冷藏储存幼苗5万株,突破传统造林季节限制,利用降雨有利时机移栽灌木500亩,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为“三北”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提供苗木保障。中卫防沙治沙经验技术被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百余次,蒙古国、亚美尼亚等11个国家来卫学习,累计来访人员达到3000人次。
三是聚焦专业化队伍建设。构建了与院所科研机构的咨询服务体系,培养引进国家、自治区级荒漠化治理人才20余人,打造了逾200人的草方格治沙农民工专业队伍,成功实施了长流水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世界银行贷款宁夏黄河东岸防沙治沙项目、中德财政合作中国北方荒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蚂蚁森林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造林项目,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宁夏黄河东岸防沙治沙项目被世界银行评为“令人满意的项目”。项目实施期间积累了相关技术模式,年培训治沙民工达到5000人次、劳务输出1万人次,培养了一批管理队伍,有较好的项目经营管理和技术支撑能力。
下一步,中卫市将凝聚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合力,主动探究防沙治沙和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方法、解决方案、经验模式,坚持科技支撑和产业带动,大力推广应用防沙治沙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助力发展宁夏特色沙产业,探索更多防沙治沙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更高标准把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赢打好,为建设美丽宁夏提供实践经验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