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季点种巩固生态防线 以“毫米之功”积“万亩之绿”
近日,灵武市雨水充沛,为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白芨滩管理局于7月25日正式拉开2025年雨季点种工作的序幕。
为确保点种工作顺利开展,管理局提前筹备,于7月25至26日组织650名工人深入沙区,在毛乌素沙地播撒绿色希望。同时,30余名管理人员及技术员坚守现场,为点种工作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严格把控点种质量,以“绣花功夫”确保种子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根发芽。两日共计点播柠条种子9100公斤、花棒200公斤,撒播草籽1000公斤,造林总面积6100亩。
此次点种工作是白芨滩“1+4”精准治沙技术的生动实践。多年来,针对宁夏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的气候特点,白芨滩管理局在干旱造林区大力推广“1+4”精准治沙技术。该技术以草方格固沙技术为核心,将雨季穴播、营养袋造林、撒播草籽、春秋植苗造林四项技术有机结合,有效克服了风蚀沙埋、天旱少雨等不利因素。这一技术体系不仅延长了造林时间,还显著提升了造林质量,使造林平均成活率从过去的60-70%跃升至现在的80-90%,为沙漠披上绿装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也为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白芨滩经验”。
在沙区边缘有水的区域,白芨滩积极响应国家节水优先战略,采取滴管节水技术,营造乔灌混交林,并大力发展沙地经济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位一体”治沙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70多年来,三代白芨滩人接续努力,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责任担当,把治沙造林当作口粮田耕种,共计治理沙漠68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成功将毛乌素沙地从银川平原灌区边缘击退20多公里,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伟大奇迹。如今的白芨滩,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1%,成为三北工程精准治沙、科学治沙的样板区,书写了“人进沙退”的壮丽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保护黄河而生、应保护黄河而兴的白芨滩,将始终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人民楷模精神,以“毫米之功”积累“万亩之绿”,为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贡献白芨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