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林业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宁夏灵武长枣的“励志故事”

来源: 新消息报 作者: 日期: 2019-04-22

[导读]中国人吃个枣也能吃出三层意思来:首先吃的是口感,解馋;其次吃的是营养,健脾开胃,增加免疫力;第三吃的是养生,“日食一枣,医生不找。日食三枣,长生不老。”这叫“饮食文化”。

    中国人吃个枣也能吃出三层意思来:首先吃的是口感,解馋;其次吃的是营养,健脾开胃,增加免疫力;第三吃的是养生,“日食一枣,医生不找。日食三枣,长生不老。”这叫“饮食文化”。不过,吃灵武长枣,还需要吃出四五六层意思,才算吃得明白,吃得讲究。这是记者与专业人士和当地技术能手的一番打探后,特想与您分享的一颗灵武长枣背后的“励志故事”——

1、“长相”要“帅呆你”

一颗果肉酥脆汁多、甜酸适口的灵武长枣,在枣香一季,凭什么能在众多枣品中脱颖而出名扬四方,热销区内外?

记者了解到,首先长相要帅。“帅”的标准是什么?看专业表述:果个大,长椭圆形或圆柱形,平均单果重14.5g-24g,最大达40g(宁夏之最)。纵径4.34cm-4.80cm,横径2.57cm-3.36cm。通俗地讲,素有“十个一尺长,十八个一斤”的说法。这是特等果。一等果,纵径3.5cm-4.4cm,单果重12g-15g。二等果,纵径2.8cm-3.5cm,单果重9g-12g。当然,除了“身高”,还有“面相”的要求,比如果面全红,无刺伤无果裂,果肉绿白色等等。

2、“帅呆”前先得“自律” 一颗达到最低二等果、最好特等果的灵武长枣,是怎样长成的?在自然生长的枣树上,可能是“百里挑一”,千挑万选始出来。在近几年发展的设施长枣温棚里,则全部源于严格的“自律”。据灵武北沙窝林场设施长枣基地场长吴瑾介绍,为了成果达到等级标准,在枣树的枣股上开始长出枣吊的嫩芽时,园艺人员就密切关注,保证每个枣股只留两个枣吊,每个枣吊上只结两颗枣果。那每个枣股不会“自觉”地只发两个枣芽,每个枣吊上也会窜出五六个枣果。怎么办?吴场长说,人工摘除。望着那千亩地上一排排温棚,温棚里一陇接一陇的枣树,枣树上密密麻麻的枝杈以及无数个枣股,想象一下,这“自律”的要求,得多大的工作量和多少耐心啊!

3“自律”来源于科研

最初的灵武长枣与其他品种的枣子一起,在灵武城郊东北部村落的百年老枣树上自由生长,自然采摘。村民年复一年地打枣卖枣,只知道长枣比其他枣好吃好卖,没人想到优化“突出”长枣。直到1988年全国著名枣树专家陈怡金教授来到灵武。他认为这些古枣树产的长枣,是鲜食枣品中的上品。

陈教授一语点醒梦中人,灵武林业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灵武长枣”做为灵武市特色优势果品被列为宁夏红枣产业重点建设品种大力推广,形成数万亩枣基地。同时,灵武市积极打造国家级名牌果品基地,通过近年来的规模发展,形成了以临河镇、东塔镇为核心的一条贯穿市境南北百公里长的长枣产业带。截至2013年,全市灵武长枣基地面积已达14.2万亩,挂果面积5万亩。2017年长枣年产量达2300万公斤,实现产值过亿元。灵武长枣产品远销深圳、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等十多个省市50多个地区。

4、科研让长枣提前四个多月上市

自然生长的灵武长枣,采摘期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旬到10月初。怎样让长枣提前上市并规模发展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2006年,灵武市想到了发展设施长枣。怎么发展?技术、规程、标准先得跟上。据银川市园艺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张勤介绍,2005年,由她和大泉林场场长潘禄、原灵武市林业局高工唐文林参与科研攻关,在灵武市大泉林场建立两个实验棚,成功将长枣提前近两个月上市,并在全区发布设施长枣栽培技术规程。在此基础上,2008年,灵武市大泉和北沙窝林场发展起千亩设施长枣基地,同时发展设施长枣的还有其他公司。

规模发展的设施长枣背后,依然是科研技术人员磨砺创新的脚步。据介绍,枣树在自然条件下,一年中要在0-7℃中休眠400个小时。要想长枣提前上市,就得解决枣树的提前休眠提前升温问题。仅在这一项上,大泉和北沙窝林场的技术人员就想出了移到冷库降温、入盆冷处理、错季升温、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人工加温设施等,使长枣的成熟期从提前近两个月、三个月,直到现在的四个多月。

看看,一颗灵武长枣的成长,有多少科研人员技术能手的勤勉,有多少智慧视野决策的支撑,这工匠的精神、科研的力量、人文的光辉,在你品尝鲜美的长枣时,咀嚼出其中的滋味了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头条
智能机器人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