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林业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巩固禁牧封育成果 让“风景”变“丰景”——《关于进一步加强禁牧封育的实施方案》解读

来源: 宁夏日报 作者: 日期: 2023-11-02

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禁牧封育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随着禁牧封育工作全面加强,林长责任制全面落实,禁牧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我区逐步形成禁牧网格化管理工作格局,有效解决禁而不止的问题。

从中远期看,到2027年,我区将加强禁牧封育信息化、智能化监管体系建设,形成禁牧封育常态化监管机制,建立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逐步实现草原科学利用。到2035年,全区禁牧封育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空、地一体化智能监管体系全面建成,常态化禁牧封育工作全面见效,有效支撑美丽宁夏建设。

2003年,全区开启禁牧封育序幕,成为全国首个全域禁牧的省区。今年是我区实施禁牧封育的第20周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禁牧前的35%提高到2022年的56.7%,全区草原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与此同时,由于宁夏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全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且白天不放晚上放、明面不放偷着放的情况依然存在,致使局部地方出现沙地活化、生态退化的情况。为巩固来之不易的禁牧封育成果,全区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禁牧封育工作。10月27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草原和湿地处处长沙文生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让禁牧封育落到实处,监管制度势在必行。”沙文生介绍,我区将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强化日常巡查巡护和执法监督。实行巡查举报通报制度,并将禁牧封育工作纳入林长制督查考核,巩固禁牧封育成果。落实的还有草原保护管理制度,通过科学划定基本草原、规范草原科学合理利用程序和标准等措施,推动草原可持续发展,维护草原生态安全。

我区还将开展禁牧封育专项整治,于今年年底前对在草原上违法放牧点依法依规拆除。加强县级林草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禁牧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禁牧执法保障能力。建立完善禁牧封育网格化管理体系,发挥五级林长制作用,明确责任主体,压实禁牧封育责任。推进禁牧封育信息化监管,建设区、市、县、乡四级禁牧封育信息化监管平台,采取人工巡护和无人机巡查,实现空、地一体化巡查巡护监管,确保禁牧封育督查工作不留空档、不留死角。

在基础设施配套升级上,我区将对原有围栏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基本草原划定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围栏封育,并在禁牧区域的主要出入口、围栏区域、人畜活动区域设立草原、林地保护标志等设施,公示禁牧要求。方案还规定,将科学评价禁牧封育成效,落实草畜平衡制度。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上区域的天然草原,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制草畜平衡实施方案,开展季节性放牧或划区轮牧试点,经地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禁牧封育的目的,其实就是草原生态系统的持续向好。”沙文生说,对此,我区也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展草原保护技术体系研究,加快优良乡土灌草种基地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天然草原上建设人工草地。构建产学研推用协调机制,提高草原生态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头条
智能机器人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