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林业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六月“杞迹”

来源: 新消息报 作者: 日期: 2024-06-25

红色,是属于六月的颜色,热烈、奔放、滚烫 红色,是枸杞奏响的合唱,婉转、雄浑、悠扬 红色,是宁夏这片土地为世界奉上的礼物

妇女是采摘主力军。

鲜艳的枸杞挂满枝头。

交易市场,客商查看枸杞品质。

博览会现场,主播卖力带货。

一瓶瓶枸杞原浆从这里产出。

中宁有枸杞之乡美誉。

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6月21日至22日,第七届枸杞产业博览会在中卫市中宁县盛大开幕。本届博览会以“杞福天下 共享健康”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多元化模式,打造一个全面、立体、多元的枸杞产业交流平台,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田野采杞

清晨六点半,中宁县舟塔乡上桥村的枸杞田里,除了几声婉转清脆的鸟鸣,几乎没有别的声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走近,就能看到田边早已停满了农用车,一棵棵枸杞树下,或站或蹲或坐,满满是采摘枸杞的农人。

一天的劳作,从叫醒太阳开始。

舟塔乡,坐落在清水河汇入黄河的冲积扇平原上,清水河带来的盐碱被黄河水排洗,宛如天工调和变得融洽,这里的水土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特产中国道地枸杞——中宁枸杞。

六月杞园树树红,中宁迎来了最繁盛的季节。

三个月冬歇,三个月春生,枸杞树在夏季结出了第一茬果实。积聚半年营养,每一棵枸杞树都憋着满格的冲劲,在这一季、这一天、这一刻,一次释放出来。

皮薄、肉厚、籽少、粒大、味甘、质优,头茬枸杞,是一年中最好的枸杞,红满枝头、娇艳欲滴。

70岁的马菊香和47岁的潘丽是婆媳俩,顺着一行行枸杞树摘鲜果。枸杞采摘不能使用大型机械,只能人工作业。为了赶进度,婆媳俩默默地干活,顾不上多说一句话。

而摆在她们身边的柳条篮子里,红色的“雨点”匀速洒落,如宝石般的枸杞鲜果一粒粒堆积起来,像是在为婆媳俩的工作场景进行着生动的注解。

无声之处自有情。

乡村收杞

再渺小的星辰,也有属于它可驻扎的天空。

枸杞,自开出蓝色花朵的那一刻,就开始待字闺中,自披上大红衣衫的那一刹,就知道嫁期将近。

纵有万般不舍,也得离开故土老园,开启增值的成长之旅。

洗去一身的风尘,以最姣美的颜值,去相会最爱自己的人。

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上,衬着清洗过的帆布袋,赤红色的枸杞干果,如红地毯般铺在上边。

让太阳蒸发掉浮水,沉淀出生命的本色,浓缩至精华的质感。

舟塔乡潘营村党支部书记王仲琪,蹲在这张“红毯”旁边,捧一把枸杞干果在掌心,有厚实的沉,有压手的重,有丰收的满和盈。

王仲琪身后的色选车间里,振动的筛选机发出响亮而浑厚的“嗡嗡”声,一粒粒枸杞干果在筛网上奔跑、蹦跳,翻着跟头打着滚,按大小个头落入铁桶里进行分类色选。

这时候把手按在筛网上,能感受到一记记强劲有力的回弹。

像蓬勃着的心跳,像蓬勃着的希望。

庄园制杞

您见过什么样的庄园?

是梯田和花海的六盘村庄,还是盛产鱼米的塞上江南?

是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庄,还是稻田作画的稻渔空间?

今天,请前往戈壁沙地,看不一样的庄园。

中宁北山上的荒漠,原本植被稀疏,庄园主偏偏爱上了这片纯洁的处女地,引黄河水上山。惜土如金,节水如命,标准栽培,研发新品,硬是用智慧与汗水,将这片荒漠滋润成1.5万亩的绿洲,建成无公害有机枸杞庄园。

这些庄园,名叫玺赞、全通、百瑞源……

但它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中宁枸杞庄园。

当季,每天有几千名务工者,在一座座庄园里采摘枸杞。

或抢鲜奉送头茬鲜枸杞,或锁鲜派送道地干果。

玺赞枸杞庄园车间的流水线上,很难找到枸杞的完整形态。

从鲜果到干果,再到一袋袋成品、一瓶瓶原浆,枸杞在这里完成了华丽转身。

入口的甘甜回味,下喉的浓香醇厚,沁心的完美体验。

这是枸杞从具象红果到抽象商品的演绎转化。

这也是枸杞从抽象商品到被赋予更加丰富内涵的返璞归真。

从无到有、从单到复、从简到繁,这是属于枸杞和科技的节日和庆典,这是属于生产与消费的连通与联欢。

大集出杞

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枸杞市场的交易大集,当然是热闹的红。

一袋袋枸杞干果,从平原、山地、荒漠而来,从独一无二的杞田杞树上而来,从农人辛勤的双手和汗水中而来,在这里集结会合。

验货、称重、分级,一袋袋枸杞干果成交后,带着中宁枸杞特有的红,又向四面八方、国内海外散开而去。

这样的交易方式,历经岁月累积和时光沉淀,是生长于道地上、成熟于汗水下的枸杞,所能获得的最高礼遇。

为什么?

因为只有亲眼看到的粒粒饱满,才能绽开嘴角边漾起的层层笑意;

因为只有亲身闻过的淡淡果香,才能舒展额头上褐色的深深横纹;

因为只有亲手捧起过,再从指缝和掌心“哗啦啦”滑落,才能让一颗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的心踏实地找到依靠。

面对面,讲的是货真价实,讲的是以心换心,更讲的是如送女出嫁的念想和希望。

但又不止于此。

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更新,越来越多的枸杞装进保鲜盒,坐高铁、乘飞机,漂洋过海,走出国门,登陆异域他乡。

更和奶茶牵手,和美酒做伴,和糕点、巧克力组成“CP”,赋予自己也赋予更多产品新的生命力。

1990年出生的王文,从夜采的枸杞田里出来,洗一把脸,换件衣服,立刻从农人变身时尚主播。用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枸杞,是这位90后走出的一条新路。目前,王文的直播平台拥有粉丝超过5万人,年销售枸杞鲜果及干果产品过百吨。

与时俱进的王文,和他直播间里的枸杞产品一样,透着新与变的默契合拍。

创造“杞”迹

“红色名片”的擦亮,有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引导,有杞农点点滴滴的汗水,有科学技术的加持帮扶,有产业创新的推动提升,众人拾柴,汇成合力,乘势而上,敢为人先。

截至2023年底,宁夏全区枸杞种植保有面积达到32.5万亩,鲜果产量32万吨,全区枸杞规上企业达到30家,枸杞产品达到10大类120余种,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290亿元。

“国家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宁夏)”揭牌、“香港STC宁夏实验室”揭牌、香港STC“优质正印”授证书授权;发布中国枸杞产业蓝皮书(2024)、中国枸杞价格指数;29家“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标企业负责人集体宣读宁夏枸杞质量安全倡议;有关领导、院士专家、企业负责人等分别作主旨演讲……

这是丰收的季节,这是喜悦的季节,这是精彩纷呈的季节。

这是创造宁夏枸杞走向全国、奔赴世界的“杞”迹的季节!(记者 袁洋/文 见习记者 王强 孙郑涛/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头条
智能机器人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