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林业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厚植绿色底色 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日期: 2024-07-10

梯田成带,绿染山川。山上山下,红梅杏喜迎丰收。

“欢迎大家来彭阳品尝红梅杏。”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天禄在金鸡坪的山坡上摘下一颗红梅杏,对着记者说,“彭阳发展红梅杏不仅成为老百姓的致富产业,还保持了水土,守护了六盘山。”

贺兰山、六盘山、罗山,在宁夏简称“三山”,是宁夏的重要生态坐标。近年来,宁夏精心呵护黄河,推进“三山”生态保护修复,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贺兰山下葡萄种植基地。人民网 周航摄

开展调查监测 健全规划体系

今日之贺兰山东麓,葡萄美酒,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应有尽有。

六盘山区,炎炎夏日,当地旅游部门诚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宾朋来凉爽的固原,享受18度的夏天。

罗山有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唯一的天然水源涵养林,建成了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山”的生态取得可喜变化。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宁夏对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视。

近年来,宁夏自然资源厅全面查清国土资源要素利用状况,构建耕地、林地、湿地等13大类55小类自然资源数据库,将枸杞、葡萄、光伏等特色产业纳入调查监测范围,支撑重点产业集群布局、特色农业提质优化和现代服务业扩容升级。

“我们协同推进林地、草地、湿地专项监测,形成全区统一数据底图。”宁夏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宁夏以“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区域和荒漠化治理区为重点,开展生态资源状况评价,查清森林、荒漠等分布、面积、质量情况,构建全区生态本底数据库。

宁夏自然资源厅编制村庄规划1981个,实现应编尽编。围绕构建“一河三山”生态保护大格局,编制自治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建立分级保护、分类治理、分区修复机制措施,布局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推进生态空间系统修复。

据了解,宁夏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印发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管理的实施方案,按照“一件事、全链条”的思路,构建“规划管控有效、措施合理可控、监测评估科学、标准规范健全、督察问责到位”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六盘山一角。泾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实施修复工程 提升生态空间内涵

大片的葡萄园、满载葡萄酒的酒窖、漂亮的运动公园、观山赏景品酒的游客……位于银川市西夏区昊苑村的志辉源石酒庄通过植被景观再造、水系建设、现代管网铺建等手段,使曾经满目疮痍的砂石采矿塌陷区,变成了集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和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郊野休憩地。

谁能想到,如今满目葱茏,鸟语花香的旅游休闲胜地以前却是一片废弃的矿坑,砂石被大规模无序开采,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贺兰山因煤炭、砂石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开始,遭到大规模无序开采,让贺兰山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针对贺兰山生态环境突出问题,2017年5月起,宁夏党委和政府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三步走”策略,全面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历时多年持续努力,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从13.3%增加到14.3%,植被综合盖度从40%增加到60%,主要野生动物岩羊、马鹿等生物种群数量分别达到4万只和3000头,消失多年的雪豹、贺兰山鼠兔重现身影,生物多样性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生态安全屏障作用不断稳固提升,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2021年6月,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被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中国特色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10月,贺兰山东麓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入选项目。

俯瞰罗山。蒋建成摄

完善法规制度 探索转化路径

如何让“三山”保护工作开展的更扎实?

宁夏给出的答案是——完善法规制度。

近年来,宁夏修订了《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法定地位;制定《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实施意见》,从分区引导、差别管控等健全完善差异化、精准化管控措施和配套政策;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实施意见》,红线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强;印发实施关于推进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制定针对性保护修复措施;印发《自治区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管理办法》,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在立法保护的同时,宁夏探索绿水青山价值转化路径,推进生态“含绿量”和经济发展“含金量”互促共进。

2023年10月,宁夏自然资源厅牵头制定《关于推进“三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目前,宁夏各地各部门先后启动实施402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06.88亿元,完成矿山修复和国土整治56.48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909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1.35%。

“我们将做好‘三山’生态保护工作,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宁夏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头条
智能机器人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