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度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报告
索引号 | 640000023/2020-00081 | 生成日期 | 2020-01-20 |
发文字号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所属机构 |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 责任部门 | 科学技术与场站管理处 |
---|
宁夏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报送2019年度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报告的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关于报送2019年度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年度报告的通知》(科标字〔2019〕36号)要求,现将我局2019年度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9年度,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关于“食品安全战略”“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特色林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走优质、精品、高效发展之路,特色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据统计,全区特色经济林面积313.4万亩,其中:枸杞100万亩、苹果57.2万亩、红枣54.4万亩、设施果树0.8万亩、花卉2.4万亩,鲜食葡萄3.8万亩,其它经济林94.8万亩(包括杏55万亩、桃2万亩、梨2.1万亩、木本油料31万亩、其它4.7万亩),建设自治区级示范基地33个,良种覆盖率达95%,基地标准化率达71%,加工转化率达25%;布设病虫害监测样点1000个,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定点监测企业51家。2019年抽样检验红枣合格率为97.0%。
二、201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林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情况。一是落实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协调宁夏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严格履行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行业监管责任,定期督促食用林产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二是建立地方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结合相关政策,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枸杞行业经营管理的通知》《宁夏枸杞生产第一批推荐农药品种指导目录》和《第二批宁夏枸杞生产推荐农药品种使用剂量及稀释倍数指导目录》,转发了国家禁用限用农药清单,建立了7个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三是深入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宣传教育。以 “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治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宁夏食品生产企业检验技能大赛、食品安全“进万家”、食品安全消费体验、食品检测机构开放日、食品安全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向群众积极宣传食用林产品安全科学知识。
(二)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开展林产品抽检工作。委托宁夏林业研究院、国家林草局经济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银川),开展了2019年宁夏特色经济林产品鲜枣及其产地土壤监测,重点抽查宁夏鲜枣产品农药残留及对应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全年监测共采集鲜枣样品50批次,其中灵武长枣22批次、同心圆枣13批次、中宁小枣15批次。对应采集鲜枣产地土壤样品50批次:灵武长枣22批次,同心圆枣13批次,中宁小枣15批次。此次检测监测共采集100批次样品850个项目,合格率为97.0%。二是启动了宁夏枸杞溯源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行动。配合农业农村部枸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全区枸杞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同时积极配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对进入市场的枸杞及其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编制了《宁夏枸杞溯源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方案》。
(三)林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情况。一是健全林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根据机构改革职能划分,明确由宁夏林草局科学技术和场站管理处承担质量检验和监测工作,同时设置了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和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分别负责枸杞和其它林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具体工作。2019年加大了病虫害监测预报服务体系建设和推广服务力度,列支200万元用于对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服务体系建设和枸杞生产气象监测服务。二是全面提升林业质检能力。开展了全区林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邀请业内专家授课、经典案例讲解、法律法规解读等方式,举办4期高级培训班,培训5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意识。
(四)林产品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制修订。联合相关部门起草制定了《道地药材—宁夏枸杞》《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枸杞子》2部国家级团体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协调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编制了《宁夏林业和草原地方标准体系》,提交自治区人民政府准备发布实施;制定发布了《枸杞加工良好规范》《枸杞包装通则》《枸杞贮存要求》《枸杞交易市场建设管理规范》《枸杞追溯要求》等5部枸杞经营体系类地方标准;列支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枸杞生产中使用农药的登记工作,并制定了《枸杞干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二是开展标准宣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加大枸杞鲜果清洁能源设施制干技术和干果色选技术推广力度,创新枸杞鲜果无添加制干技术,破解枸杞鲜果制干的环境污染、食用碱处理等传统技术难题;大力推广枸杞农残快检快测技术,在枸杞核心产区开展将农残检测前置到田间地头鲜果采摘前和干果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试点,从源头确保枸杞质量安全;推广灵武长枣纺锤型树体改造、精细化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综合配套技术,开展苹果高效树形改造、交替控灌、果园生草、增施有机肥等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三、取得的成效
(一)经济林产业示范基地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目前全区共建有经济林示范基地33个,这些基地的建设已成为区域经济观摩点,当地林农到示范基地参加劳动,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学到了新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林产品质量管理的扩大面。
(二)低产改造效果明显。2019年新增苹果、红枣等特色经济林6.82万亩,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完成“三低”果园改造6.2万亩,通过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2019年苹果商品果率达85%左右。
(三)推进绿色富民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了“宁夏枸杞知名品牌”“宁夏枸杞优质基地(示范苗圃)”命名活动,“宁夏枸杞知名品牌”达到12个,“宁夏枸杞优质基地(示范苗圃)”达到10个。2019年15家枸杞企业新增21项质量认证,玺赞枸杞成为我区唯一获得国内有机食品认证和唯一进入中国中药材品牌榜的枸杞品牌。2019年有5家本土枸杞企业在国内一二线发达城市新增新建6个直销窗口。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监管体系不完善,没有专门检验检测机构;二是宁夏经济林产品大规模生产企业较少,主要以个体户生产为主,且很多个体户种植区较分散,农户在农药和肥料施入方面的质量安全意识较弱;三是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枸杞干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至今尚无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约着宁夏枸杞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设置专门的林产品检验检测机构;二是进一步明确县一级林草部门对林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职责,加大监管力度;三是尽快出台枸杞干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
五、2020年工作计划
(一)切实提高果农果品安全生产意识。邀请区内外果树技术专家授课、实地指导,通过召开全区林业特色优势产业现场培训,不断增强生产经营主体和果农安全生产意识,提高种植企业及农户的绿色防控技术水平。
(二)提高经济林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力度,开展苹果高效树形改造、交替控灌、果园生草、增施有机肥等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加强枸杞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和宁夏枸杞溯源体系建设,实现从“田间”到“舌尖”全程质量监控和溯源。
(三)扩大经果林产品质量监管范围。结合宁夏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监测产品类别,对宁夏经济林产品进行全面监测。
(四)提升特色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着力培育壮大一批管理规范、能力过硬的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化服务队伍,力争枸杞核心产区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85%以上。
(五)继续加强枸杞产业品牌保护。贯彻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促进条例》,依法依规促进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争取和推广“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应用。
附件: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联系人员信息表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2020年1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 件:
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联系人员信息表
姓 名 | 单位及职务 | 联系方式 |
仇智虎 | 科学技术与场站管理处处长 | 0951-6836678 17795027280 |
朱 斌 | 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 0951-6836788 13895005099 |
叶进军 | 枸杞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 0951-6836664 15909518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