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二届 三次会议第346号提案协办意见的函
索引号 | 640000023/2025-00123 | 生成日期 | 2025-06-30 |
发文字号 | 宁林函〔2025〕376号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所属机构 |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 责任部门 | 林权中心 |
---|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现就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代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区中药材产业稳步发展的提案,提出如下协办意见:
一、基本情况
我区森林中药材主要有两类,一是在中宁县、沙坡头区、海原县、贺兰县、惠农区、平罗县、同心县、红寺堡区、利通区等15个主产县(区)种植的枸杞。宁夏枸杞产业经过传承发展、守正创新,形成“一核两带”发展格局,全区枸杞鲜果产量20万吨,鲜果加工转化率35%,精深加工产品形成干果、药品、保健品、原浆、食品、饮品、酒类、芽茶芽菜、化妆品、其他产品等10大类120余种,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4亿元;二是宁夏六盘山地区(固原市五县区、中卫市海原县)林下种植的黄芪、板蓝根、黄芩、红花、柴胡、大黄、秦艽等中草药。六盘山地区是我区森林中药材发展的核心区,也是全国森林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截至2024年底,六盘山地区飞播补育、林下间作的森林中药材面积达到62.25万亩(原州区0.27万亩、隆德县27万亩、泾源县6.2万亩、彭阳县27.84万亩、西吉县0.47万亩、海原县0.47万亩),其中飞播补育51.54万亩,林下间作10.71万亩,一产产值达到1.5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财政扶持精准发力。一是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联合财政厅制定印发了《加快推进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暨实施办法》,对枸杞基础研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予以扶持。“十四”五期间,自治区财政投入到枸杞产业的资金额4.9亿元。其中,一产1.8879亿元,二产6599万元,三产2.3530亿元;二是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联合财政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山林权改革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暨实施办法》,明确了财政奖补、贷款贴息、其他专项支持、保险费补贴、农业信贷担保、整合相关资金等政策措施,给予林下经济专项补助资金支持。2023-2024年,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安排林下经济补助项目资金903万元,支持六盘山地区森林中药材种植。隆德县整合涉农资金413.8万元,对林药间作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补贴。彭阳县统筹财政资金75万元,对2.5万亩林药间作进行补贴。泾源县科技局下拨资金40万元,对林药间作、粮药套种、药膳开发、品牌培育等环节实施奖补。
(二)加工体系逐步完善。以药材饮片加工为主体、药食同源产品加工为补充的森林中药材加工体系初步形成。培育森林中药材产地初加工、饮片加工、药食同源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17家,年加工能力4.8万吨。2024年加工柴胡、板蓝根、黄芪等森林中药材产品3万吨。全区设立了1个中宁枸杞院士工作站,建成了中国枸杞研究院及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国家级枸杞种质资源库、1个自治区级枸杞种源保护基地。全区现有枸杞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1家、规上企业21家,精深加工产品10大类120余种,销往58个国家和地区。
(三)品牌培育效果显著。全区现有“宁夏枸杞”“中宁枸杞”两个区域公用品牌、20余个知名企业品牌,中宁枸杞品牌价值达200亿。宁夏枸杞先后入选国礼、年礼走出国门,成功邀请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公益代言。3家企业48款产品上线外交部“外供在线”平台,并进入外交部礼品展厅。“十四五”以来,组织枸杞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40余场次。自2018年起,连续举办7届枸杞产业博览会,宁夏枸杞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持续打造“六盘明珠”“塞上六盘”“隆珍杰”“隆德黄芪”“西北一草”等宁夏六盘山地区森林中药材品牌,六盘山黄芪、六盘山秦艽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隆德葆易圣药业有限公司的黄芪获得“国家有机转换认证”,“黄芪、红花、苦杏仁、山桃仁”被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评定为无硫加工、无黄曲霉素污染、无公害,全过程可追溯“三无一全”品牌品种。
(四)加强质量安全保障。全国唯一一家“国字号”枸杞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宁夏)通过验收并正式揭牌。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STC)宁夏实验室挂牌运行,4家企业14款产品获得香港STC优质“正”印。31家“宁夏枸杞”授标企业221款产品实现生产信息追溯,55家“中宁枸杞”授标企业357款产品信息追溯体系基本建成。2024年开展全区枸杞质量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枸杞生产经营主体5847家、种植主体4668家、农药经营店1427家,区内枸杞产品质量总体安全。
(五)联农带农作用凸显。据统计,全区枸杞产业直接从业人员27万余人,涉及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其中种植环节占比最高,约13万人,人均收入3.6万元/年;其他环节14万人次,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每年带动农户增收60.8亿元。中宁县作为全区枸杞核心产区,全县枸杞直接从业人员约13万人,全县农民来自枸杞产业的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以上。每年枸杞采摘直接带动本县劳动力5万余人,引进区外专业采摘队5000余人、区内其他市县1万余人进行枸杞采摘,采摘工收入达5亿元以上。积极鼓励森林中药材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线上营销等形式与广大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六盘山森林中药材带动农户1535户,种植森林中药材1.96万亩,亩均产值2657元,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约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10%,联农带农富农作用日益凸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打造森林中药材种植基地。按照适地适药的原则,突出道地特色,引导六盘山各县(区)重点扶持发展1-2个森林中药材品种,推进森林中药材主导品种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一域一品”格局。创建符合六盘山区域特点的林药间作和近自然生态种植技术体系,为六盘山优质绿色药材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将药材种植户、加工企业与周边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结,实行订单式种植。积极对接同仁堂将六盘山地区作为中药材种植基地,支持六盘山道地森林中药材品牌建设,争取将六盘山地区森林中药材纳入国家支持的产业目录和补助项目。积极配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加大道地中药材枸杞基地建设,降成本、提单产、稳面积。
(二)打造森林中药材加工基地。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将六盘山地区作为一个整体,集中打造六盘山森林中药材品牌,通过推动地理标志认定,全面提升六盘山森林中药材影响力。积极深化“校企、院企”合作,培育森林中药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森林中药材由原材料初加工向中成药研发生产迈进。聚焦森林中药材精深加工、森林中药材废弃物再生利用、中药医疗康养等领域,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企业和项目。
(三)打造森林中药材康养旅游基地。依托六盘山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红色旅游资源,打造集旅游休闲、科普观光、种植采摘体验、民宿餐饮于一体的森林中药材康养旅游基地。引导“森林中药材+林下经济+科普科研+休闲康养”深度融合的多产业发展模式,构建“观药景、浴药香、食药膳、养药生”的健康旅游产业链。大力开发以道地森林中药材品种为主的滋补药膳、功能性饮料、配方食疗等特色旅游餐饮,开展森林中药材药膳、药酒、养生茶制作体验项目,传承中医养生保健,走出一条“以旅兴药、以药促旅”的新路子。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2025年6月20日
(联系人及电话:周珲,0951-683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