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林业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议(提)案办理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385号提案答复的函

索引号 000014349640000023/2025-00197 生成日期 2025-08-26
发文字号 宁林函〔2025〕580号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所属机构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责任部门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二届

三次会议第385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盟宁夏区委会

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提案收悉答复如下:

2023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有力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规划治理任务820万亩截至7月底,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79.24万亩(营造林326.4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12.84万亩,盐碱耕地改良40万亩),占总任务的58.4%,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连续两年获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在全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现场推进会上作了典型交流。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家主场纪念活动在宁夏举办。

一、坚持源头治理,提升河湖湿地生态功能一是坚持以水定绿印发《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贯彻落实“四水四定”重点任务工作方案(20242027年)》(宁林发〔202459号),明确在年度生态林灌溉面积80.2万亩的框架下,编制国土绿化规划按照要求开展水资源论证,推进生态建设与水资源相适应。推广节水抗旱造林,加强营造林微地形整地,应用漏斗坑、鱼鳞坑、反坡带、水平沟等集雨整地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造林绿化效率。二是拓展生态用水渠道。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淤地坝沟道截蓄雨洪水等,2025年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20条,新建淤地坝12座,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3座,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4座。通过建设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蓄水、矿井水生态转化等用于营造林。三是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建成湿地公园26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处,认定发布重要湿地名录39形成重点湿地主导、一般湿地补充的分级保护格局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四是扎实推进盐碱耕地治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实施盐碱耕地改造提升21.5万亩,暗管排水12.2万亩,推动全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升至6.78,总体进入持续改善、稳步提升阶段健全国家、自治区、县三级土壤监测网络,动态掌握土壤指标变化,支撑农业生产精准施策。

二、加强综合治理,构筑生态安全绿色屏障一是凝聚攻坚工作合力。建立自治区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项目统筹机制,印发工作方案,同步谋划、一体布局各部门生态建设项目57个,建立联席会议、项目指导工作机制,形成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工作合力。推广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模式以防沙治沙为重点,推广应用刷状网绳、蓝藻沙结皮、高效植苗等新技术,将流动沙丘治理效率提高40%、沙漠结皮形成时间由原来的10-20年缩短至2-3年、苗木成活率保存率提高到80%以上,显著提升荒漠化治理稳定性。创新开展贺兰山东麓“藤灌草”结合生态修复试点。推进跨区域协同治理与甘肃、陕西等签订联防联治协议,组织召开宁蒙联合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秋季攻坚现场推进会三是加强农田防护建设。科学选择造林树种、造林密度和树种配置,采用乔灌混交模式,推广新疆杨等窄冠树种,合理确定林带走向、间距、宽度和结构,提升林网稳定性和防护效能。在贺兰县、平罗县、沙坡头区等区域开展大网格高标准农田防护林试点建设

三、统筹融合发展促进生态产业协同增效一是推进生态修复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在六盘山、贺兰山等区域主动实践,对废弃采砂坑进行生态修复,建设葡萄种植基地,发展休闲康养产业,打造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张骞葡萄郡等产业融合发展亮点,贺兰山镇北堡废弃矿坑生态修复利用经验入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二是大力发展沙区特色产业创新光伏+生态治理立体模式,在腾格里沙漠实施草光互补项目,实现板上发电、板下植绿、板间养殖构建治沙、增绿、增收的良性循环。打造沙漠大客厅”“星星的故乡”“青春漠漠搭帐篷营地等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沙漠旅游系列品牌。中旅(宁夏)沙坡头景区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是做好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组织全区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自评,在全国率先完成省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状况监测和保护成效评估,全面系统掌握不同时期我区生态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特征,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绿色产业发展布局等提供重要支撑。

四、拓宽发展渠道,激发多元主体治理动能一是强化政策资金保障。2024年以来,自治区财政统筹资金53.9亿元,有力有效支持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其中:争取中央财政三北工程专项补助、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财政林草转移支付等资金41.1亿元,大力推进三北项目建设,支持枸杞产业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治理。自治区14部门印发《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管护等全过程推广泾源县燕家山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产业培育典型经验引入中国绿化基金会幸福家园公益造林项目、绿带行动大众汽车公益林项目、博鳌亚洲论坛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等公益项目。三是探索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印发《宁夏林草碳汇2025年工作要点》,与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提升林草碳汇监测能力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编制林草碳汇地方标准2项。构建“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的林业金融服务机制,完成首单商业性林业碳汇价值保险、首笔林权收益权抵押贷款。

、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打好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一)强化系统治理,提升科学治理成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严格落实系统治理理念,科学选择治理方式,优化林分结构,做好森林经营,同步提升草原生态质量。聚焦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构建乔灌草防风固沙体系,实现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防风阻沙带全线贯通、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全面固定。加快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优化防护林网格结构。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

(二)坚持防治结合,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挥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作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光伏+生态产业模式,推动荒漠化治理与新能源开发融合发展。依托三北工程建设,适度发展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沙产业,让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同步提升。

(三)完善体制机制,增强长效发展动能。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林业碳汇保险覆盖面。坚持科技引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优化提升草方格”“林光互补”“草光互补”“藤灌草等治理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举办荒漠化防治技术与实践国际研修班,深化中国-中亚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功能。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2025829

    (联系人及电话:崔丽荣,6836701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头条
智能机器人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