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
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在林草领域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
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林草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事项,征集梳理20项办实事项目,送技术、送政策到一线、到基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了田间、山头、地块。扎实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做好“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二、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得到国务院办公厅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
宁夏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在2021年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中列为典型经验做法,分别被国务院办公厅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予以通报表扬。
作为宁夏九个重点产业之一,在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作机制领导下,全区新增枸杞种植8万亩,枸杞保有面积达43万亩,基地标准化率80%,良种使用率达95%,鲜果产量增长15%,综合产值突破250亿元,同比增长19%。“宁夏枸杞”区域公用品牌获“2021中国区域公用品牌市场竞争力品牌”评选活动第一名。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积极发挥包抓机制工作办公室职能作用,牵头组织自治区相关部门和枸杞主产市、县(区),聚焦唱响“中国枸杞之乡”,构建“四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促进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核准注册,中国枸杞研究院挂牌成立,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及国家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宁夏)获批筹建,成功举办第四届枸杞产业博览会,建成宁夏枸杞文化馆,宁夏枸杞协会完成换届,中国经济林协会枸杞分会落户银川。
三、全面推行林长制和山林权改革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总林长1号令,建立了林长会议、部门协作等各项配套制度,设立了区、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建设各级林长制智慧管理系统,实施网格化源头管理,为我区全面推行林长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全面启动山林权改革,自治区层面出台配套政策5项,各市、县(区)出台配套政策75项。灵武市、惠农区、盐池县、彭阳县、中宁县等重点县(市、区)围绕政府回购、见缝插绿、以地换林、以林养林、赋值赋能等改革主攻方向探索创新,其他县(区)围绕抓实确权、抓好赋能、放活经营、稳妥入市、服务管理等方面扎实推进,山林权改革效应初显。
四、宁夏被列为全国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区
2021年,宁夏营造林150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9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91%,“十三五”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期末综合考核工作顺利通过考核,完成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缩减,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全国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区。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启动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工作,编制形成了《宁夏科学绿化试点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积极探索区域性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修复模式提供“宁夏方案”。
五、严格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管理,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宁夏林草系统持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现有58个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编制完成《宁夏天然林保护修复中长期规划(2021-2035)》;出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联合自治区相关部门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年)》;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资金,提高防扑火能力建设,夯实林草防火基础;宁夏沙湖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首批9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之一进行经验推广;完成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仁存渡护岸林场有序推进河道及滩地整治,完成河道规划治导线内88亩苗圃整治和359亩苗圃改造任务,拆除影响黄河泄洪建筑物1226㎡。
六、林草国际合作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成功举办荒漠化防治技术与实践线上国际研修班,来自39个国家的70多名国际学员参与了线上学习,收效良好;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项目列入国家2020-2022年备选项目规划,宁夏编制完成项目建设初步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拟申请8000万欧元,计划治理黄河流域沙化土地总面积48.8万亩;召开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我区关注森林融媒体指数全国排名第四名;《宁夏智慧林草云平台(一期)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七、林草“十四五”规划为林草发展奠定基础
编制完成并印发《宁夏林业和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实施重大战略、推进重大工程、深化重大改革、完善重大制度为抓手。以国土空间绿化、生态资源修复、产业提质增效、基础保障建设为重点,助力先行区建设。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60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195万立方米,草原面积稳定在26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林草覆盖率提高到54%。湿地保有量310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8%,自然保护地面积占自治区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1%以上。
八、宁夏启动生态系统碳汇计量评估与碳中和战略研究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宁夏林业和草原局启动了林草碳汇计量评估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项目,科学构建符合宁夏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特征的完备的碳计量模型体系,形成地方标准,摸清宁夏碳储量家底,支撑自治区、县两级林草碳计量与效益评估。从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和减排机制多个维度分析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林草现代化建设主攻方向,预测宁夏中长期林草湿生态系统碳汇潜力,为全区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双碳”目标明确路径。
九、创新开展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生物链修复,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开展了《贺兰山主要野生动物植物生态特征及顶级捕食者适应性研究》 《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食动物重引入研究》2个项目,将内蒙古四子王旗救护的一只雄性雪豹放归贺兰山;云雾山引入了马鹿和梅花鹿各28只,引种成功率、繁殖成活率均达到100%。以人工干预的方式修复云雾山草原食物链,促进草地植被自然更新工作正在有效推进。雪豹、马鹿等物种重引入,对贺兰山、云雾山等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全力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坚持造林绿化、产业发展、生态护林员、庭院经济林等与服务先行区建设、“四大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生态美百姓富。为提升特色经果林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功举办了2021年宁夏果品大赛,坚定了林草产业发展信心,增强广大果农生产优质果品的士气,稳步推进苹果、红枣、优质桃、设施果树等特色经济林和花卉产业发展;完成《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首批4个自治区级良种采种基地,加大良种培育能力和国有林场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全区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139.3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户3.5万户,建设各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0余家,林下产品种类已发展为9大系列、20多个品种,以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进民生福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